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特殊類型,指子宮內膜組織異位生長在卵巢內形成的囊腫,因囊內陳舊性出血呈巧克力樣外觀而得名。巧克力囊腫可能由經血逆流、免疫異常、遺傳因素、激素水平異常、醫源性種植等原因引起,常見癥狀包括痛經、性交痛、不孕、盆腔包塊等。

1、經血逆流
月經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可能通過輸卵管逆流至盆腔,種植形成異位病灶。長期反復刺激可導致卵巢組織包裹出血灶,逐漸形成囊腫。這類患者需注意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短效避孕藥調節月經周期。
2、免疫異常
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可能無法及時清除逆流的子宮內膜細胞。免疫調節異常與細胞黏附分子表達有關,可能促進異位內膜存活。臨床可檢測抗子宮內膜抗體輔助診斷,治療需結合免疫調節藥物如桂枝茯苓膠囊。
3、遺傳因素
直系親屬患病者發病概率較高,特定基因多態性可能影響子宮內膜細胞遷移能力。有家族史者應定期婦科檢查,早期發現可通過孕三烯酮等藥物延緩進展。

4、激素水平異常
雌激素水平過高會刺激異位內膜增生,孕激素抵抗則導致病灶難以萎縮。超聲監測囊腫變化,藥物治療常用地諾孕素等孕激素制劑,必要時聯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
5、醫源性種植
剖宮產等盆腔手術可能將內膜組織帶至卵巢表面。術后出現進行性痛經需警惕,確診后根據年齡和生育需求選擇腹腔鏡囊腫剝除或保守治療。

巧克力囊腫患者日常應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鐵元素,適量食用動物肝臟、菠菜等食物。急性腹痛發作時可熱敷下腹部,但出現囊腫破裂需立即就醫。未生育者建議盡早完成生育計劃,定期復查超聲監測囊腫變化,藥物治療期間每三個月評估肝腎功能。合并嚴重痛經可嘗試盆底肌鍛煉,瑜伽等溫和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