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B族鏈球菌GBS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主要有孕晚期GBS篩查陽性、既往分娩GBS感染新生兒史、本次妊娠GBS菌尿癥、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分娩時體溫超過38攝氏度。
1、孕晚期GBS篩查陽性
妊娠35-37周常規進行陰道及直腸GBS篩查,若培養結果陽性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青霉素類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鈉是首選藥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注射用頭孢唑林鈉或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篩查陽性表明產道存在GBS定植,新生兒經產道分娩時感染概率顯著增加。
2、既往GBS感染新生兒史
既往分娩的新生兒若發生過GBS早發型感染,本次妊娠無論篩查結果均需預防性用藥。這種情況提示母體持續攜帶GBS的概率較高,再次分娩時新生兒感染風險可達數十倍。需在規律宮縮開始或胎膜破裂時立即靜脈輸注抗生素。
3、妊娠期GBS菌尿癥
妊娠期間尿培養檢出GBS屬于菌尿癥,無論尿液中細菌數量多少均需干預。泌尿系統GBS定植可能上行感染至生殖道,且菌尿癥孕婦發生GBS羊膜腔感染的概率明顯增加。建議確診后即開始口服抗生素治療,臨產時改為靜脈給藥。
4、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
未足月胎膜早破或足月胎膜早破超過18小時未分娩者需預防性抗感染。長時間破膜使GBS上行感染風險持續累積,可能引發絨毛膜羊膜炎或新生兒肺炎。破膜后需每4小時監測體溫和胎心變化,出現感染征象需升級治療方案。
5、分娩時發熱超過38℃
分娩期體溫升高超過38攝氏度提示可能存在宮內感染,需立即靜脈使用廣譜抗生素覆蓋GBS。這種情況往往合并胎心率增快、母體心率加快等全身炎癥反應表現,新生兒出生后需密切監測感染指標并做血培養檢查。
除上述情況外,對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等高風險新生兒,即使母親GBS篩查陰性也應加強觀察。預防性用藥應在分娩發動后開始,保證胎兒娩出時母體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水平。用藥期間需監測過敏反應,青霉素皮試陽性者需備好急救藥物。產后需關注新生兒呼吸、喂養情況,出現嗜睡、體溫異常等表現需及時進行感染評估。哺乳期用藥需選擇安全性高的抗生素,避免通過乳汁影響嬰兒腸道菌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