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后耳朵進水導致耳悶、聽力下降可能由外耳道積水、耵聹栓塞、外耳道炎、鼓膜穿孔、中耳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傾斜頭部單腳跳、使用棉簽吸水、滴耳液軟化耵聹、抗生素滴耳液治療、鼓膜修復手術等方式處理。

1、外耳道積水:
水液滯留外耳道形成氣液界面,聲波傳導受阻產生耳悶感。將頭部向進水側傾斜,同側單腳跳躍利用重力排水,避免用力掏耳導致黏膜損傷。游泳時佩戴硅膠耳塞可預防進水。
2、耵聹栓塞:
遇水膨脹的耳垢堵塞外耳道,表現為持續性耳悶及傳導性聾。使用含碳酸氫鈉的滴耳液軟化耵聹,3天后由醫生用耵聹鉤取出。日常避免頻繁掏耳,每月用生理鹽水沖洗耳道1次。

3、外耳道炎:
污水中的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引發腫脹疼痛,常伴黃色分泌物。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配合紅外線照射促進炎癥消退。發病期間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撓引發繼發感染。
4、鼓膜穿孔:
進水沖擊或原有穿孔導致聽力驟降,可能伴眩暈耳鳴。小穿孔可用明膠海綿貼補,大于3mm需行鼓室成形術。術后3月禁止游泳,乘坐飛機需做咽鼓管通氣訓練。
5、中耳炎:
污水經咽鼓管逆行感染,出現耳痛發熱及傳導性聾。急性期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鼓室積液需鼓膜穿刺引流。反復發作者需切除腺樣體,游泳后及時擤凈鼻腔分泌物。

日常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菠菜促進黏膜修復,游泳前后用吹風機低溫檔距耳道20cm吹干。出現持續耳痛、流膿或發熱癥狀需24小時內就診耳鼻喉科,避免長期聽力損傷。洗澡時可用凡士林涂抹外耳道邊緣形成防水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