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早期癥狀包括視力模糊、眼脹頭痛、虹視現象、視野缺損和夜間視力下降。這些癥狀可能單獨或合并出現,早期識別對防止視神經損傷至關重要。

1、視力模糊:
早期青光眼患者常出現間歇性視力模糊,尤其在用眼過度后。眼壓升高導致角膜水腫,光線散射造成視物不清。這種模糊感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休息后暫時緩解,易被誤認為視疲勞。定期眼壓測量和眼底檢查可幫助鑒別。
2、眼脹頭痛:
眼壓急劇升高時,三叉神經受刺激引發眼眶周圍脹痛,常伴隨同側偏頭痛。疼痛呈鈍性,低頭或咳嗽時加重,可能誤診為偏頭痛或鼻竇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時疼痛劇烈,需立即降眼壓治療。
3、虹視現象:

看光源時出現彩虹樣光環,是角膜上皮水腫的典型表現。由于眼壓升高改變角膜折光率,光線通過水腫的角膜產生色散效應。這種現象在暗環境中更明顯,常見于閉角型青光眼早期。
4、視野缺損:
開角型青光眼早期出現鼻側視野縮小,表現為余光范圍內物體消失。視神經纖維層進行性損傷導致視野像限性缺損,初期可通過自動視野計檢出。這種缺損具有不可逆性,需通過藥物或手術控制眼壓。
3、夜間視力下降:
青光眼患者夜間對比敏感度降低,暗適應能力減退。房水循環晝夜波動導致夜間眼壓升高,加重視神經缺血。表現為夜間視物困難、行動遲緩,可能伴隨瞳孔散大和眩光敏感。

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眼壓篩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增加檢查頻率。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可改善眼部微循環,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以防眼壓波動。飲食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的粗糧和深色蔬菜,減少咖啡因攝入。閱讀時保證充足光照,避免長時間低頭姿勢。出現癥狀后需通過眼壓測量、前房角鏡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確診,根據分型選擇前列腺素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或激光虹膜周切術等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