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慢性闌尾炎患者無需立即手術,但反復發作或合并并發癥時建議手術干預。處理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療、抗生素控制感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開腹闌尾切除術、個體化評估。

1、保守治療:
無癥狀或輕度腹痛的慢性闌尾炎可優先選擇保守治療。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如低脂低纖維飲食、局部熱敷緩解痙攣,配合定期超聲監測炎癥變化。若發作頻率低且無化膿表現,60%患者可通過生活方式管理控制病情。
2、抗生素控制感染:
急性發作期需使用廣譜抗生素如頭孢曲松聯合甲硝唑,療程通常7-10天。抗生素治療適用于局部包裹性炎癥患者,需配合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監測療效。治療期間出現持續發熱或腹痛加劇需考慮手術。
3、腹腔鏡手術:

年發作超過3次或存在糞石梗阻者推薦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該術式創傷小、恢復快,術后3天可出院,并發癥發生率低于5%。術前需通過CT評估闌尾周圍粘連程度,避免中轉開腹。
4、開腹手術:
對于既往有腹部手術史或合并廣泛粘連的患者,傳統開腹手術更安全。術中可徹底清理腹腔膿液,降低腸瘺風險。術后需放置引流管3-5天,住院時間延長至5-7天。
5、個體化評估:
合并糖尿病、免疫抑制等基礎疾病者手術風險增加,需多學科會診。兒童及孕婦等特殊人群應優先考慮保守治療,手術決策需權衡母嬰安全。老年患者若心肺功能差,可選擇CT引導下穿刺引流。

慢性闌尾炎患者日常應避免劇烈運動及腹部受壓,推薦進行散步、瑜伽等溫和運動。飲食上增加山藥、南瓜等易消化食材,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術后康復期可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三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定期復查腹部超聲觀察回盲部情況,出現持續隱痛或排便習慣改變需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