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并非適用于所有人群,存在骨質不足、全身性疾病、口腔炎癥、妊娠期及青少年發育期等情況需謹慎評估。
1、骨質不足:
牙槽骨高度或密度不足時無法提供足夠支撐力,需通過骨增量手術改善條件。骨質疏松癥患者骨結合成功率可能降低,需結合雙能X線吸收檢測評估。上頜竇底過低者可能需先行上頜竇提升術。

2、全身性疾病:
未控制的糖尿病血糖>8.3mmol/L時感染風險增加3倍,心血管支架術后抗凝治療可能引發出血。放化療患者需結束治療1年后評估,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動期可能影響骨愈合。
3、口腔炎癥:
活動性牙周炎患者種植體周圍炎發生率高達28%,需先完成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急性根尖周炎需徹底根管治療,口腔黏膜扁平苔蘚等病變需控制至穩定期。

4、妊娠期禁忌:
孕期激素變化影響骨代謝,麻醉藥物可能通過胎盤屏障。哺乳期需權衡藥物代謝周期,建議產后6個月再評估。青少年頜骨發育未完成者可能需等待至18歲后。
5、咬合功能異常:
嚴重夜磨牙癥患者種植體機械性失敗率增加5倍,需先佩戴咬合板治療。頜關系紊亂者可能需正頜手術矯正,張口度<35mm者影響手術操作。

日常需保持每日兩次巴氏刷牙并使用牙線,避免吸煙及過量咖啡因攝入。鈣質補充可優選乳制品和深綠色蔬菜,適度進行游泳等非對抗性運動。種植體周圍需每3個月專業清潔,出現松動或溢膿需立即復診。長期服用雙膦酸鹽類藥物者需術前停藥3個月,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正畸治療患者需完成牙齒移動后再評估種植時機,放射治療后頜骨區域需等待至少12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