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脫位手術后需注意傷口護理、康復訓練、藥物使用、定期復查及生活習慣調整。髕骨脫位手術主要包括髕骨內側支持帶重建術、髕股韌帶修復術等,術后恢復對功能重建至關重要。

1、傷口護理
術后需保持手術切口清潔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若敷料滲血滲液需及時更換,觀察有無紅腫熱痛等感染跡象。術后早期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但不可自行拆解包扎或抓撓傷口。洗澡時建議用防水敷料覆蓋,術后兩周內避免盆浴或游泳。
2、康復訓練
術后需在康復師指導下分階段進行功能鍛煉。早期以踝泵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為主,逐漸增加直腿抬高、膝關節屈伸活動。6周后可開始負重訓練,但需避免劇烈扭轉或跳躍動作。康復過程中出現關節腫脹疼痛需暫停訓練并咨詢
3、藥物使用
術后可能需使用塞來昔布膠囊緩解疼痛,低分子肝素鈣預防血栓,氨甲環酸片減少出血。所有藥物均需嚴格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調整劑量。若出現胃部不適、皮下瘀斑等藥物不良反應,應及時向主治醫師反饋。

4、定期復查
術后1周需拆線并評估傷口愈合情況,1個月復查膝關節活動度,3個月通過X光或MRI檢查骨愈合狀態。每次復查需攜帶術前影像資料對比,醫生會根據恢復情況調整康復方案。若期間出現關節卡壓或突發疼痛需提前就診。
5、生活習慣
術后3個月內避免深蹲、跪姿等膝關節高壓動作,行走時可短期使用護膝或支具保護。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增加牛奶、魚類等富含鈣質食物攝入。睡眠時可在膝下墊軟枕保持輕度屈曲位,長途出行時每2小時活動下肢促進血液循環。

髕骨脫位術后恢復期通常需要3-6個月,期間應保持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充足攝入,如雞蛋、瘦肉、蘑菇等食物有助于組織修復。康復訓練需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初期可配合冷敷緩解腫脹,后期通過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增強肌力。日常生活中需避免穿高跟鞋或進行急停變向運動,女性患者需特別注意經期前后關節穩定性變化。若出現膝關節反復脫位感或持續疼痛,應及時進行肌骨超聲或CT三維重建檢查排除解剖結構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