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支撐可能因姿勢不當或過度訓練導致肌肉拉傷、關節壓力增加、血壓波動等問題。

1、肌肉損傷
平板支撐需要核心肌群持續發力,初學者或訓練過量時易引發腹直肌、豎脊肌等部位拉傷。肌肉疲勞狀態下強行維持動作可能導致肌纖維微撕裂,表現為局部酸痛、活動受限。建議從短時間低強度開始逐步適應,訓練前后做好熱身與拉伸。
2、關節負荷
腕關節和肩關節在平板支撐中承受較大壓力,長期錯誤姿勢可能引發腕管綜合征或肩峰撞擊癥。肘關節超伸者易出現尺神經壓迫,腰椎前凸不足可能加重椎間盤負擔。存在關節炎或舊傷人群應避免該動作,可用跪姿平板支撐替代。
3、心血管風險
靜態支撐時憋氣會導致胸腔壓力升高,可能引發血壓驟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該訓練時,可能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等缺血癥狀。建議采用間歇式呼吸法,每組持續時間不超過90秒,訓練中保持正常呼吸節奏。

4、代償失衡
核心力量不足者易出現臀部塌陷或弓背代償,長期錯誤發力可能引發脊柱側彎或骨盆前傾。腹肌與背肌力量不均衡時,會加重腰椎代償性勞損。需配合卷腹、臀橋等輔助訓練強化薄弱肌群,避免單一動作長期練習。
5、神經壓迫
肘部支撐可能壓迫尺神經,出現小指麻木等神經卡壓癥狀。頸椎過度前伸會刺激臂叢神經,引發上肢放射性疼痛。存在頸椎病或周圍神經病變者應調整手部支撐角度,使用前臂墊或改做側平板減少壓迫。

進行平板支撐前應評估自身肌力水平,存在慢性疼痛或心血管疾病者需咨詢康復醫師。建議結合動態訓練與靜態支撐,單次持續時間控制在30-60秒為宜,訓練后補充蛋白質促進肌肉修復。出現持續疼痛、關節彈響或麻木癥狀應立即停止,必要時進行磁共振檢查排除軟組織損傷。孕婦、骨質疏松患者及術后恢復期人群應避免該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