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植骨通常是指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時,通過骨移植手術為種植牙提供支撐。植骨手術可能由牙槽骨吸收、外傷缺損、牙周病、先天發育不足、頜骨囊腫切除術后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自體骨移植、異體骨移植、骨粉填充、引導骨再生術、生物材料植入等方式完成。

1、牙槽骨吸收
長期缺牙會導致牙槽骨缺乏功能性刺激,逐漸發生廢用性萎縮。骨吸收程度較輕時可通過骨粉填充恢復厚度,嚴重者需結合鈦網固定。患者可能伴隨鄰牙傾斜或對頜牙伸長,術前需通過錐形束CT評估骨密度。
2、外傷缺損
頜面部外傷可能導致牙槽骨粉碎性骨折或局部骨缺損。新鮮創傷病例可在清創時同期植入人工骨材料,陳舊性缺損需先剝離黏骨膜瓣暴露植骨區。這類患者常伴有軟組織瘢痕粘連,可能需配合軟組織移植。
3、牙周病
重度牙周炎會引起牙槽骨水平吸收和垂直吸收,剩余骨高度不足3毫米時需先行植骨。治療需先控制牙周炎癥,采用屏障膜技術防止上皮細胞長入骨缺損區。患者常見牙周袋溢膿和牙齒松動癥狀。

4、先天發育不足
上頜竇氣化過度或下頜神經管位置異常屬于先天性骨量不足。上頜后牙區常需行上頜竇提升術,下頜后牙區可能需神經移位術。這類病例術前需通過三維重建精確測量可用骨高度。
5、頜骨囊腫術后
大型頜骨囊腫刮治術后會遺留顯著骨腔,需填入Bio-Oss骨粉或混合自體髂骨碎骨。囊腫繼發感染病例需延遲3-6個月待炎癥消退后再植骨。患者可能伴有病理性骨折風險,需臨時佩戴頜間固定裝置。

植骨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預防感染,避免植骨區受壓或早期負重。術后2周內進食流質食物,3個月內禁止吸煙飲酒。骨整合期通常需要4-6個月,期間需定期拍攝X線片監測骨愈合情況。完全骨融合后才能進行種植體植入手術,整個治療周期可能長達9-12個月。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骨質疏松患者需提前進行抗骨吸收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