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預防措施主要有定時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使用減壓裝置、加強營養支持、避免局部長期受壓。
1、定時翻身
長期臥床患者需每2小時更換一次體位,可采用側臥位、仰臥位交替方式。護理人員可使用鐘表提醒,翻身時動作輕柔避免拖拽。對于坐輪椅者需每小時調整重心,必要時使用靠墊分散壓力。翻身同時需檢查骨突處皮膚是否發紅或破損。
2、皮膚清潔
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尤其注意汗液、尿液浸漬部位。清潔后輕輕拍干,不可用力擦拭。失禁患者需使用pH值平衡的清潔劑,必要時涂抹皮膚保護膜。觀察皮膚是否出現蒼白、紫紺等缺血表現,禁止按摩骨突處發紅區域。
3、減壓裝置
高危人群可使用交替式充氣床墊、凝膠墊等減壓工具。坐姿時選擇環形坐墊分散坐骨結節壓力,避免使用橡膠圈類物品。裝置需定期檢查是否漏氣或變形,保持表面平整無皺褶。醫療器械如氧氣管、導尿管需妥善固定防止壓迫皮膚。
4、營養支持
每日保證足夠優質蛋白攝入,如雞蛋、魚肉、豆制品等。補充維生素C和鋅促進膠原合成,貧血患者需糾正血紅蛋白水平。吞咽障礙者采用鼻飼或營養制劑,監測血清白蛋白等指標。水分攝入量根據心腎功能調整,維持皮膚彈性。
5、避免受壓
床頭抬高不超過30度防止骶尾部剪切力損傷。肢體攣縮者用枕頭分隔膝蓋、踝關節。禁止直接臥于醫療管道或床欄等硬物上。檢查鞋襪是否過緊,足跟等部位可貼敷水膠體敷料。教育患者及家屬識別早期壓瘡征兆。
壓瘡預防需建立個性化護理計劃,高風險患者每日進行Braden評分。選擇吸濕排汗的棉質衣物,床單保持平整無碎屑。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血糖水平,改善外周血液循環。開展被動關節活動訓練促進血流,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收縮。發現皮膚持續發紅需及時聯系醫護人員處理,避免使用刺激性藥膏涂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