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畸形可分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和后天獲得性結構異常兩大類,常見類型包括小耳畸形、招風耳、杯狀耳、隱耳以及耳垂裂。
1、小耳畸形:耳廓發育不全或缺失,多與胚胎期第一、二鰓弓發育障礙有關,常伴有外耳道閉鎖。輕度可通過自體肋軟骨移植重建,重度需分期手術修復。患者可能合并聽力障礙,需同步進行聽力評估。

2、招風耳:耳甲腔過度發育導致耳廓外展,角度超過40度。可能與耳輪腳發育異常有關,表現為耳廓上部明顯突出。矯正需行耳甲腔成形術或Mustarde縫合術,學齡前手術效果最佳。
3、杯狀耳:耳輪及對耳輪結構異常形成杯狀凹陷,屬于耳廓軟骨發育畸形。典型特征為耳輪緣緊縮、耳舟消失。治療采用耳輪腳松解術配合軟骨移植,需重建正常的耳廓立體結構。
4、隱耳:耳廓上部埋入頭皮,多因耳上肌附著異常導致。表現為耳廓上極皮膚短缺,可能影響眼鏡佩戴。矯正需行V-Y皮瓣成形術,釋放埋入的耳廓并重建顱耳溝。
5、耳垂裂:分為先天性裂缺與外傷性撕裂兩類,前者多伴發腮弓綜合征。完全性裂缺需行Z成形術修復,部分裂缺可采用直接縫合。佩戴耳環者需術后3個月再穿孔。

日常需避免耳部受壓,新生兒睡眠時注意調整頭部姿勢。先天性畸形建議在耳廓發育基本完成的5-6歲進行矯正,術后需使用定型支架3-6個月。游泳時佩戴專用耳塞防止感染,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軟骨變形。均衡攝入蛋白質和維生素A/C有助于軟骨修復,深海魚、胡蘿卜、柑橘類食物可作為膳食補充。定期耳鼻喉科隨訪監測聽力發育,合并頜面畸形的患者需多學科聯合診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