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可能表現為聽力下降、耳部疼痛、耳鳴、耳漏、眩暈、面癱、頭痛、耳后腫脹、耳內異物感、鼓膜穿孔等10種征兆。
1、聽力下降:膽脂瘤侵蝕聽小骨或內耳結構導致傳導性或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早期多為單側漸進性下降。需通過純音測聽、聲導抗檢查評估聽力損傷程度,中耳CT可明確病變范圍。

2、耳部疼痛:繼發感染時出現跳痛或脹痛,可能放射至同側頭部。急性期需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疼痛提示骨質破壞,需手術清除病灶。
3、耳鳴:高頻蟬鳴聲多見,與耳蝸神經受壓或內淋巴液紊亂有關。腦干誘發電位檢查可鑒別聽神經病變,改善微循環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可能緩解癥狀。
4、耳漏:特征性惡臭膿性分泌物,含角化上皮碎屑。局部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頑固性耳漏提示存在骨質侵蝕需盡早手術。
5、眩暈:半規管瘺管形成導致發作性旋轉感,冷熱試驗可評估前庭功能。迷路瘺管修補術可消除眩暈,急性期可使用異丙嗪控制癥狀。
6、面癱:腫瘤侵犯面神經骨管引起同側面肌癱瘓,神經電圖可判斷損傷程度。面神經減壓術聯合激素治療有助于功能恢復。
7、頭痛:顱中窩膽脂瘤刺激硬腦膜導致顳部持續性疼痛,伴惡心嘔吐需警惕顱內并發癥。增強MRI可顯示病變與腦組織關系。
8、耳后腫脹:乳突骨質破壞形成皮下膿腫,觸診有波動感。切開引流后需行乳突根治術,術后加壓包扎防止血腫形成。
9、耳內異物感:角化物堆積產生悶塞感,耳鏡下可見珍珠樣鱗屑。專業耳道沖洗可暫時緩解,但需手術徹底清除囊壁。
10、鼓膜穿孔:松弛部穿孔伴上皮內陷是典型表現,穿孔邊緣可見白色鱗屑。鼓室成形術能修復穿孔并重建聽力。

日常需避免耳道進水,游泳時使用專用耳塞,擤鼻應單側交替進行。急性感染期限制劇烈運動,術后三個月內避免乘坐飛機。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E促進上皮修復,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減少耳部充血。定期耳鼻喉科隨訪監測聽力變化,術后患者每年需復查顳骨CT評估復發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