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急性發作時可通過局部冷敷、藥物鎮痛、抬高患肢、嚴格忌口、關節制動等方式快速止痛。痛風通常由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減少、高嘌呤飲食、關節受涼、外傷等因素引起。
1、冷敷鎮痛: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時,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處15分鐘,間隔1小時重復。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炎性物質滲出,緩解疼痛但避免直接皮膚接觸。痛風可能與尿酸結晶沉積、局部炎癥反應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關節劇痛、皮膚發亮發紅等癥狀。

2、藥物干預:非甾體抗炎藥如依托考昔、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秋水仙堿通過干擾白細胞趨化減輕炎癥,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糖皮質激素適用于頑固性疼痛,但需警惕胃腸道副作用。
3、體位管理:發作時將患肢抬高30度以上,利用重力促進靜脈回流。臥床休息時在膝蓋或足踝下墊軟枕,減少關節壓力。避免患肢下垂或受壓,穿戴寬松鞋襪防止摩擦加重疼痛。
4、飲食控制:立即停止食用海鮮、動物內臟、濃肉湯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飲水2000ml以上促進尿酸排泄,可飲用蘇打水堿化尿液。急性期選擇低脂牛奶、雞蛋、蔬菜等低嘌呤飲食。
5、減少活動:發作期絕對制動受累關節,使用拐杖分擔下肢負重。避免跑步、爬樓梯等沖擊性運動,疼痛緩解72小時后再逐步恢復活動。關節長期反復發作需定制支具保護。

急性期應嚴格限制嘌呤攝入在150mg/日以下,優先選擇冬瓜、黃瓜等利尿蔬果。適度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控制體重在BMI24以下。夜間注意足部保暖,每年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維持在360μmol/L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