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紊亂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營養干預、心理調節、藥物輔助及中醫調理等方式改善。常見原因包括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精神壓力及體重波動等。

調整生活方式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建議每晚23點前入睡。適度運動可選擇瑜伽、快走等低強度項目,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冷水刺激。
營養干預應增加鐵元素攝入,如動物肝臟、菠菜等,補充維生素B族食物如全谷物、雞蛋。減少生冷、辛辣及高糖飲食,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適量食用亞麻籽、豆漿等植物雌激素含量較高的食物。

心理調節可通過正念冥想、呼吸訓練緩解壓力,建議每日進行10-15分鐘放松練習。建立情緒日記記錄周期變化,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伴侶及家人的情感支持對改善經前緊張綜合征有積極作用。
藥物輔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常用藥物包括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等孕激素類藥物,或短效避孕藥如屈螺酮炔雌醇片。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可能需要左甲狀腺素鈉片。中藥調理可選擇當歸、益母草等藥材,需由中醫師辨證施治。
內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可能伴隨痤瘡、多毛等癥狀,需檢測性激素六項和胰島素抵抗指標。體重指數超過24者建議通過飲食和運動控制體重,每月減重不超過原始體重的5%。

若周期紊亂持續超過3個月,或出現大量血塊、嚴重痛經等情況,建議婦科就診進行超聲檢查和激素水平檢測。40歲以上女性出現月經紊亂需排除圍絕經期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