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未排氣可通過少量飲用米湯緩解饑餓感,但需避免過量。術后排氣延遲可能由麻醉抑制腸蠕動、手術創傷、臥床時間長、飲食結構改變、術后疼痛等因素引起。
1、麻醉影響:全身或椎管內麻醉會暫時抑制腸道神經功能,延緩胃腸蠕動恢復。此時可嘗試床上翻身活動促進腸鳴音恢復,米湯需溫熱并限制在50毫升以內。

2、手術創傷:腹腔操作可能引發腸管暫時性麻痹。建議術后6小時開始踝泵運動,米湯應過濾去渣,每小時飲用不超過30毫升。
3、臥床限制:長期平臥導致腸蠕動減弱。可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側臥屈膝動作,米湯溫度保持在40℃左右,單次飲用量控制在湯匙計量。
4、飲食改變:術前禁食及術后飲食結構調整影響腸道功能。初期選擇無糖米湯,避免添加油脂或蛋白質,24小時內總量不超過200毫升。
5、疼痛因素:傷口疼痛抑制自主神經功能。需配合鎮痛治療,飲用米湯前應坐起30度保持15分鐘,飲用后輕拍背部促進噯氣。

術后飲食應遵循流質-半流質-普食的漸進原則,米湯作為過渡性食物需嚴格把控溫度與容量。早期活動對恢復腸功能至關重要,建議術后24小時內完成床邊坐起、48小時內嘗試站立。若72小時仍未排氣或出現腹脹嘔吐,需及時進行腹部X線檢查排除腸梗阻。哺乳期產婦需同步關注乳汁分泌情況,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營養補充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