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窘迫是妊娠期或分娩過程中胎兒因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狀態,可能由胎盤功能異常、臍帶因素、母體疾病等原因引起。胎兒窘迫可通過胎心監護、生物物理評分、緊急剖宮產等方式干預。

胎盤功能異常是胎兒窘迫的常見原因。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等疾病會導致胎盤血流灌注不足,胎盤早剝、胎盤梗死等結構性病變也會影響氧氣交換。這類情況通常伴隨孕婦血壓升高、蛋白尿等癥狀,需通過降壓治療、硫酸鎂解痙或提前終止妊娠處理。
臍帶機械性壓迫占胎兒窘迫的15%-30%。臍帶繞頸、臍帶脫垂或臍帶真結可能突然阻斷胎兒血供,表現為胎心率急劇下降或變異減速。分娩過程中需立即改變體位、給予氧氣吸入,必要時行產鉗助產或剖宮產。

母體攜氧能力下降也會誘發胎兒窘迫。重度貧血血紅蛋白<60g/L、急性呼吸衰竭或一氧化碳中毒時,母體血氧飽和度降低直接影響胎兒供氧。需糾正貧血如補充鐵劑、葉酸、治療原發呼吸疾病,嚴重時需母體高壓氧治療。
胎兒心血管系統異常可能導致代償性缺氧。先天性心臟病、嚴重心律失常等疾病使胎兒循環功能障礙,超聲檢查可見心臟結構異常或心包積液。這類情況需胎兒醫學專科評估,部分病例需宮內治療或出生后立即手術。

羊水過少AFI≤5cm是胎兒窘迫的高危因素。羊水量減少會加劇宮縮時臍帶受壓風險,常見于胎膜早破、胎兒泌尿系統畸形等情況。通過羊膜腔灌注可暫時改善,但需密切監測胎兒狀況。若出現持續胎心異常,需考慮終止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