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周圍神經,由腰4至骶3神經根組成,向下延伸至下肢后側。坐骨神經支配大腿后側、小腿及足部的運動和感覺功能。

坐骨神經痛主要表現為臀部至下肢的放射性疼痛,疼痛可能沿神經走行區域向下傳導。典型癥狀包括單側臀部鈍痛或刺痛,疼痛可能向大腿后側、小腿外側或足底放射。部分患者伴隨下肢麻木、針刺感或肌肉無力。
坐骨神經受壓常見原因包括腰椎間盤突出、梨狀肌綜合征和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時髓核壓迫神經根,可能引發劇烈疼痛;梨狀肌綜合征因肌肉痙攣卡壓神經;椎管狹窄多見于中老年人,與骨質增生相關。妊娠期子宮增大或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也可能導致癥狀。

診斷需結合體格檢查與影像學評估。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提示神經根受壓,肌電圖可判斷神經損傷程度。磁共振成像能清晰顯示腰椎間盤病變,X線片有助于排除骨性結構異常。
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藥物鎮痛和物理療法。急性期需避免久坐久站,硬板床休息可減輕椎間盤壓力。非甾體抗炎藥能緩解神經根炎癥,嚴重疼痛可考慮硬膜外注射。超短波、牽引等物理治療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預防措施需注意正確姿勢和適度運動。搬重物時應屈膝下蹲,避免彎腰用力。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能增強腰背肌力量。體重控制可減少腰椎負荷,建議BMI保持在18.5-23.9之間。

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需及時就醫。進行性肌無力或足下垂提示神經嚴重損傷,可能需要顯微椎間盤切除術或椎管減壓術。術后康復期應遵醫囑進行漸進式功能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