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治療以抗真菌藥物為主,常用藥物包括制霉菌素混懸液、碳酸氫鈉溶液和克霉唑口腔貼片。
1、制霉菌素混懸液:

制霉菌素混懸液是治療鵝口瘡的一線藥物,通過破壞真菌細胞膜發揮殺菌作用。使用時需將藥液均勻涂抹于口腔黏膜患處,每日多次。該藥物局部吸收少,安全性較高,但可能出現輕微刺激感。治療期間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哺乳用具需定期煮沸消毒。
2、碳酸氫鈉溶液:

2%-4%碳酸氫鈉溶液能改變口腔酸堿環境,抑制真菌生長。可用無菌棉簽蘸取溶液輕柔擦拭患兒口腔黏膜,特別要注意頰黏膜和舌面的清潔。該溶液性質溫和,適合新生兒使用,但需與抗真菌藥物聯合應用才能達到根治效果。哺乳前母親乳頭也需用該溶液清潔。
3、克霉唑口腔貼片:
克霉唑口腔貼片適用于2歲以上兒童,通過緩慢釋放藥物維持局部有效濃度。貼片需緊貼潰瘍面,每日更換一次。該劑型使用方便,但幼兒可能因異物感抗拒使用。貼附期間應避免進食過硬食物,防止貼片脫落。對克霉唑過敏者禁用。

日常護理需注意哺乳衛生,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溫開水清潔口腔。母親飲食應避免過甜,哺乳前后清洗雙手及乳頭。患兒衣物需單獨清洗并陽光暴曬,避免交叉感染。治療期間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促進黏膜修復。若用藥3天無改善或出現拒食、發熱等癥狀,需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預防復發關鍵在于規范用藥療程,通常癥狀消失后仍需繼續用藥2-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