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升高可能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胰腺炎、膽結石等健康問題。
1、動脈粥樣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斑塊破裂可能誘發急性血栓,表現為間歇性跛行、胸悶等癥狀。控制膽固醇需減少動物內臟攝入,增加燕麥等膳食纖維。

2、心腦血管病:
冠狀動脈斑塊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腦動脈病變導致腦卒中。患者可能出現胸骨后壓榨性疼痛、偏癱等癥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藥物可調節血脂,必要時需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
3、脂肪肝病變:
膽固醇在肝臟過度堆積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嚴重時發展為肝纖維化。右上腹隱痛、乏力是常見表現。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快走,限制精制糖攝入。

4、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癥誘發胰酶異常激活,表現為劇烈上腹痛伴嘔吐。發病需禁食并靜脈補液,嚴重者需血漿置換。日常應避免飲酒,控制每日脂肪攝入低于50克。
5、膽石癥風險:
膽固醇過飽和形成膽結石,可能引發膽絞痛或膽囊炎。典型癥狀為進食油膩后右上腹陣發性絞痛。無癥狀結石建議定期超聲監測,反復發作者需考慮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每日攝入深海魚200克可補充ω-3脂肪酸,太極拳等舒緩運動有助于改善脂代謝。烹飪選用橄欖油替代動物油,合并高血壓患者需將食鹽控制在5克以下。定期檢測血脂四項,出現視物模糊或肢體麻木需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