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體溫略高于正常水平屬于常見現象。妊娠期間孕激素水平升高會刺激體溫調節中樞,使基礎體溫維持在36.9-37.2℃范圍內,較非孕期升高約0.3-0.5℃。

一、生理性體溫升高的表現:
孕早期因黃體持續分泌孕酮,多數孕婦會出現持續低熱現象,通常伴隨輕微乏力或畏寒,但無咳嗽、咽痛等感染癥狀。這種體溫波動多出現在午后或傍晚,測量腋溫不超過37.3℃,且補充水分休息后可緩解。孕中晚期隨著胎盤形成,體溫會逐漸趨近孕前水平。

二、需警惕的病理性發熱:
若體溫持續超過37.5℃或驟升至38℃以上,可能與感冒、尿路感染等疾病有關。病理性發熱常伴隨頭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癥狀,或尿頻尿急等局部癥狀。妊娠期免疫力降低,細菌病毒感染風險增加,體溫異常升高時需及時監測胎心變化。

建議孕婦每日固定時間測量體溫并記錄,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保持室內通風。體溫超過37.5℃時可采取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頸部、腋窩等大血管處。飲食需增加綠葉蔬菜和獼猴桃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長時間處于空調房導致汗液蒸發受阻,適當進行孕婦瑜伽等溫和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出現持續發熱或伴隨其他癥狀時應盡早就醫,避免自行服用退熱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