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耳洞需注意局部消毒、避免感染、減少刺激、觀察恢復情況、選擇合適飾品。
1、消毒護理:
每日用醫用酒精或碘伏對耳洞前后進行2-3次消毒,操作前需徹底清潔雙手。避免使用雙氧水等強氧化劑,可能延緩傷口愈合。消毒后保持耳周干燥,洗澡時可用防水貼覆蓋,持續護理至耳洞完全愈合。

2、防感染:
耳洞未愈合前避免游泳、泡溫泉等接觸不潔水源的活動。睡覺時選擇仰臥減少耳部受壓,枕套每周高溫燙洗。若出現紅腫熱痛或膿性分泌物,可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關,需及時就醫。
3、減少摩擦:
穿脫衣物時避免刮蹭耳釘,建議選擇開衫類服裝。運動時用無菌紗布包裹耳垂,防止汗液浸潤。至少6周內不更換初始耳釘,旋轉耳釘頻率控制在每日1次以減少粘連。

4、觀察恢復:
正常愈合過程伴隨輕微瘙癢或結痂,持續紅腫超過72小時需警惕肉芽腫。耳垂部位通常4-6周愈合,耳軟骨部位需3-6個月。愈合期避免使用香水、發膠等化學制劑接觸傷口。
5、飾品選擇:
初期應佩戴醫用鋼、鈦合金或生物瓷材質的直桿耳釘,長度預留2mm腫脹空間。避免鎳合金飾品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完全愈合后可嘗試銀飾,但需每周取下清潔避免硫化物沉積。

恢復期間建議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膠原合成,食用獼猴桃、彩椒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減少血管擴張。耳部愈合前暫停籃球、拳擊等劇烈運動,可進行瑜伽、快走等低強度活動。耳洞護理滿6個月后,可逐步嘗試懸掛式耳環,但單次佩戴不宜超過8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