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的治療需結合血壓控制和眼底病變程度綜合干預。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降壓藥物治療、眼底激光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通常由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血管內皮損傷及視網膜缺血等因素引起。

降壓藥物是基礎治療手段。常用降壓藥包括鈣通道阻滯劑如氨氯地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依那普利和利尿劑如氫氯噻嗪。藥物選擇需根據患者腎功能、心臟情況等個體化調整,需在心血管內科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
眼底激光治療適用于Ⅲ-Ⅳ期病變。視網膜光凝術可封閉滲漏的微血管瘤,減少黃斑水腫;全視網膜光凝術用于大面積缺血區域,預防新生血管形成。治療前需通過熒光素血管造影明確病灶范圍,術后需定期復查眼底。

生活方式干預貫穿全程。每日食鹽攝入需限制在5克以下,增加深色蔬菜和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避免舉重等屏氣動作。吸煙者需立即戒煙,酒精攝入每日不超過25克。
病理性因素與眼底改變密切相關。長期高血壓導致視網膜動脈痙攣硬化,可能引發棉絮斑、火焰狀出血等特征性改變;血管通透性增加會造成硬性滲出和視盤水腫。這些改變可通過眼底檢查直接觀察到。
病變進入Ⅳ期需考慮玻璃體手術。出現玻璃體積血或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時,需行玻璃體切割術聯合視網膜復位術。術后需密切監測眼壓和視網膜復位情況,同時加強血壓管理以防復發。

患者應每3-6個月復查眼底照相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若出現突發視力下降、視物變形需立即就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縮短隨訪間隔至1-2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