皸裂性濕疹通常由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外界刺激和內在因素共同引起。這種慢性濕疹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裂紋、脫屑和瘙癢,好發于手掌、足跟等摩擦部位。治療需結合皮膚修復、抗炎管理和生活習慣調整。

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是核心誘因。角質層水分流失導致皮膚彈性下降,頻繁接觸洗滌劑或化學溶劑會破壞皮脂膜。建議使用含尿素或乳酸的保濕劑,嚴重時可短期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膏如氫化可的松軟膏。
外界刺激因素包括氣候干燥和機械摩擦。冬季低溫低濕環境加速水分蒸發,長期手工勞作或穿硬質鞋襪會加重皸裂。穿戴棉質手套、涂抹凡士林等封閉性保濕產品能有效阻隔刺激。

內在因素涉及遺傳易感性和免疫異常。特應性體質人群更易發病,部分患者伴有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诜菇M胺藥如氯雷他定可緩解瘙癢,合并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莫匹羅星。
慢性炎癥反應會形成惡性循環。皮膚裂紋引發局部炎癥,搔抓又加重屏障破壞。濕敷療法可減輕滲出,夜間使用含聚維酮碘的溶液浸泡有助于消炎。

病程超過三個月需警惕并發癥。深度皸裂可能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皰或蜂窩織炎。頑固性病例需皮膚科評估,必要時采用窄譜紫外線光療。日常應避免過度清潔,沐浴水溫控制在4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