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坐骨神經痛主要由腰椎退行性病變、梨狀肌綜合征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常見誘因包括長期勞損、骨質疏松和脊柱結構異常,典型表現(xiàn)為臀部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及活動受限。

腰椎退行性病變是老年患者最常見病因。隨著年齡增長,腰椎間盤水分流失導致緩沖能力下降,椎體邊緣骨質增生可能直接壓迫神經根。這類患者常伴有晨起腰部僵硬感,適度活動后癥狀減輕。非急性期可通過熱敷、低頻脈沖電刺激等物理療法緩解。
梨狀肌綜合征約占病因的15%-20%。由于臀部梨狀肌痙攣或炎癥刺激坐骨神經,疼痛多從骶髂關節(jié)向大腿后側放射。久坐、蹺二郎腿等不良姿勢是主要誘因。康復訓練如髖關節(jié)外展拉伸、泡沫軸放松肌肉能有效改善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在老年群體中多為慢性突出。纖維環(huán)破裂后髓核壓迫神經根,可能引發(fā)單側下肢灼痛或針刺感。磁共振成像可明確突出位置與程度。輕度突出可采用骨盆牽引治療,嚴重者需考慮椎間孔鏡微創(chuàng)手術。
骨質疏松導致的椎體壓縮性骨折也可能間接引發(fā)癥狀。這類患者疼痛在站立時加重,平臥緩解,常伴有身高縮短或駝背畸形。基礎治療需補充鈣劑與維生素D,必要時行椎體成形術穩(wěn)定骨折部位。

少數(shù)情況下,椎管內腫瘤、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系統(tǒng)性疾病也會表現(xiàn)為坐骨神經痛。若出現(xiàn)進行性加重的夜間痛、大小便功能障礙或雙側癥狀,需及時進行增強磁共振檢查排除惡性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