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齊的治療藥物需根據具體類型和病因選擇,常用藥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藥、β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劑三類。心律不齊可能與心臟傳導系統異常、電解質紊亂或器質性心臟病等因素有關,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

抗心律失常藥是直接調節心臟電活動的核心藥物。普羅帕酮適用于室上性心動過速,通過抑制鈉離子通道減緩傳導;胺碘酮作為廣譜抗心律失常藥,對房顫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但需監測甲狀腺和肺功能;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常見于心肌梗死后的緊急處理。

β受體阻滯劑通過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改善心律不齊。美托洛爾可減少房顫發作頻率,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比索洛爾對竇性心動過速效果顯著,適用于合并高血壓的患者。這類藥物可能引起心率過緩,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心電圖。
鈣通道阻滯劑適用于房室結參與的心律失常。維拉帕米能有效終止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地爾硫?則多用于控制房顫心室率。使用期間需觀察血壓變化,避免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

嚴重心律不齊合并結構性心臟病時,可能需聯合使用地高辛等強心苷類藥物。部分遺傳性心律失常綜合征患者需考慮鈉通道阻滯劑如氟卡尼。藥物選擇需結合動態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結果,切忌自行調整劑量。若出現頭暈、暈厥等嚴重癥狀,應立即就醫評估是否需射頻消融或起搏器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