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利尿劑、人血白蛋白及血管活性藥物三類藥物。肝硬化腹水屬于失代償期肝硬化的典型并發癥,藥物治療需結合病因及肝功能分級綜合制定方案。

利尿劑是肝硬化腹水的一線治療藥物,代表藥物包括螺內酯和呋塞米。螺內酯作為醛固酮拮抗劑,能減少鈉水潴留;呋塞米則通過抑制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發揮利尿作用。兩種藥物通常聯合使用,需監測電解質防止低鈉血癥。

人血白蛋白適用于低蛋白血癥型腹水,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輸注后配合利尿劑可增強排水效果,但需注意過敏反應風險。血管活性藥物如特利加壓素可用于頑固性腹水,通過收縮內臟血管減少門靜脈壓力。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利尿劑抵抗現象,表現為足量用藥仍無排尿反應。這種情況需考慮腹腔穿刺放液或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等侵入性治療。所有藥物治療期間應定期監測體重、腹圍及腎功能指標。

肝硬化腹水患者需嚴格限制每日鈉鹽攝入量在2克以下。出現腹脹加重、下肢水腫或意識改變時應立即就醫。藥物治療方案需由肝病科醫生根據Child-Pugh分級動態調整,不可自行增減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