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呈現濃黃色通常與水分攝入不足、飲食因素或藥物影響有關,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和必要醫療干預改善。常見原因包括脫水、維生素B2過量攝入及肝膽疾病,對應處理方法如下:
脫水是尿液濃黃的最常見原因
機體缺水時腎臟會濃縮尿液以減少水分流失,導致尿色加深。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1500-2000毫升,觀察尿液顏色恢復淡黃或透明即為水分充足的標志。夏季或運動后需額外補充500-800毫升電解質水。
維生素B2核黃素攝入過量
部分維生素補充劑或強化食品如能量飲料、動物肝臟含大量維生素B2,其代謝產物會使尿液呈亮黃色。減少相關食物攝入后,尿色通常在24-48小時內恢復正常。必要時可咨詢營養師調整膳食結構。
肝膽系統疾病需警惕
膽紅素代謝異常時可能出現深黃色或茶色尿,常伴隨皮膚黃染、陶土樣大便等癥狀。可能與病毒性肝炎、膽管結石等疾病相關。確診需進行肝功能檢測和腹部超聲,治療包括護肝藥物如甘草酸二銨、利膽藥物如熊去氧膽酸或手術解除梗阻。
持續超過3天的異常尿色,或伴有發熱、腰痛等癥狀時,建議盡早就診泌尿外科或消化內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