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長肉疙瘩可通過局部清潔、抗炎治療、手術切除、病因控制、定期復查等方式處理。該癥狀通常由智齒阻生、根尖周炎、牙齦增生、創傷性潰瘍、藥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潔:食物殘渣滯留可能刺激牙齦形成炎性肉芽腫。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患處,配合牙線及沖牙器清除鄰面菌斑,生理鹽水含漱可減少細菌滋生。避免用患側咀嚼硬物防止二次損傷。

2、抗炎治療:慢性根尖周炎可能導致瘺管開口于牙齦。臨床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輔以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致病菌。炎癥消退后肉疙瘩可能自行萎縮。
3、手術切除:病理性牙齦瘤或長期不愈的增生組織需手術干預。牙齦切除術適用于局限型病變,翻瓣刮治術可處理累及牙周膜的病灶。術后需活檢明確病變性質排除腫瘤可能。
4、病因控制:藥物性牙齦增生常見于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硝苯地平者。建議心血管或癲癇患者咨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配合牙周基礎治療控制增生進展。妊娠期牙齦瘤需產后激素水平恢復后評估。
5、定期復查:阻生智齒引起的冠周炎反復發作可能形成肉疙瘩。口腔全景片可明確阻生類型,擇期拔除病灶牙能根治問題。糖尿病患者需監測血糖水平,高糖環境易導致牙齦愈合延遲。

日常飲食應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草莓等水果,避免過燙辛辣食物刺激黏膜。適度進行有氧運動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刷牙時采用軟毛牙刷輕柔按摩牙齦。出現持續出血、快速增大或伴隨牙齒松動時需立即就診,排除口腔惡性腫瘤風險。妊娠期女性出現牙齦瘤應避免自行用藥,建議孕中期進行牙周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