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后需注意保暖避風、避免立即洗澡、觀察身體反應、保持針孔清潔及調整活動強度。針灸作為傳統中醫療法,通過刺激穴位調節氣血,但術后護理直接影響療效與安全性。

針灸后毛孔處于開放狀態,需避免受涼吹風。治療結束后建議在室內靜坐10-15分鐘,外出時穿戴高領衣物或圍巾保護頸部穴位。夏季需避免直接吹空調冷風,冬季應注意腰腹部保暖。
治療后6小時內禁止接觸冷水。針灸會暫時改變體表衛氣運行狀態,過早洗澡易導致寒濕入侵。建議24小時后再進行溫水淋浴,避免泡澡或桑拿,防止針孔感染。

部分人群可能出現輕微頭暈、局部酸脹或皮下淤血。這屬于正常得氣反應,通常2-3天自行消退。若出現持續心悸、劇烈疼痛或針孔紅腫化膿,需及時聯系醫師。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觀察針眼愈合情況。
針孔處保持干燥清潔,無需特殊消毒。當日避免抓撓施針部位,衣著選擇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耳針治療后一周內不宜游泳或潛水,防止污水進入耳穴。
治療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提重物、健身等行為可能加重局部肌肉緊張,影響針灸效果。建議進行散步、太極等舒緩活動,配合醫師指導的穴位按摩可增強療效。

高齡患者或初次接受針灸者,建議留觀30分鐘再離院。孕婦針灸后需監測胎動,腰骶部施針者應臥床休息1小時。若治療涉及放血或火針等特殊技法,需嚴格遵循醫囑進行傷口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