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慎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苯二氮?類鎮靜劑、抗膽堿能藥物、磺脲類降糖藥、長效降壓藥、抗凝藥、強效利尿劑、第一代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及阿片類鎮痛藥。
布洛芬、雙氯芬酸等藥物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老年人胃黏膜修復能力下降,長期使用易誘發胃潰瘍。關節疼痛時可選擇局部外用貼劑替代,急性疼痛需短期使用時應配合胃黏膜保護劑。
地西泮、艾司唑侖等藥物半衰期較長,老年人代謝減慢易致蓄積中毒,表現為嗜睡跌倒風險增加。失眠患者優先嘗試認知行為療法,必須用藥時選擇半衰期短的唑吡坦,使用不超過4周。
阿托品、苯海索等藥物可能加重青光眼或導致排尿困難。帕金森病患者需調整用藥方案,前列腺增生患者可用α受體阻滯劑替代。這類藥物還會影響認知功能,癡呆患者應禁用。
格列本脲等長效制劑易引發持續性低血糖,老年人對低血糖感知遲鈍。建議改用格列齊特等短效藥物,或選擇DPP-4抑制劑類新型降糖藥。定期監測凌晨3點血糖,隨身攜帶糖塊應急。
硝苯地平控釋片等藥物可能引起夜間血壓驟降,增加腦缺血風險。老年高血壓患者優先選擇氨氯地平、纈沙坦等平穩降壓藥物,服藥時間調整為早晨,避免直立性低血壓導致跌倒。
華法林治療窗窄,與多種食物藥物存在相互作用。房顫患者需定期監測INR值,新型口服抗凝藥如利伐沙班出血風險較低。服用期間避免劇烈運動,使用軟毛牙刷減少牙齦出血。
呋塞米可能引發電解質紊亂,老年人腎功能減退時更易出現低鉀血癥。心衰患者可改用托拉塞米,聯合螺內酯保鉀利尿。每日監測體重變化,補鉀可多食香蕉、橙子等富鉀食物。
氯苯那敏具有明顯中樞抑制作用,可能誘發心律失常。過敏患者建議選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二代藥物,避免與鎮靜類藥物聯用。服藥期間忌食葡萄柚以免影響代謝。
潑尼松長期使用會導致骨質疏松和血糖升高。慢性病患者應采用最低有效劑量,配合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骨量流失。突然停藥可能引發腎上腺危象,需嚴格遵醫囑逐步減量。
嗎啡、曲馬多可能抑制呼吸中樞,老年人藥物清除率下降50%以上。癌痛治療應遵循三階梯原則,非癌性疼痛優先嘗試物理療法。使用期間配備納洛酮急救,避免與酒精同服。
老年患者用藥需遵循"五種藥物原則",定期進行藥物重整。日常增加奶制品和深綠色蔬菜攝入預防骨質疏松,選擇太極、八段錦等柔緩運動增強平衡能力。建議使用分藥盒輔助記憶,就診時攜帶所有藥品清單供醫生核查。出現頭暈、嗜睡等異常癥狀時立即停藥就醫,每半年復查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