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鈣化通常不屬于癌變表現,可能與組織退行性變、局部缺血等因素有關,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等方式明確診斷。鈣化是肌瘤常見的良性改變形式,惡性轉化概率極低。
1、鈣化機制:子宮肌瘤鈣化多因長期缺血導致營養不良性鈣鹽沉積,屬于退行性改變。超聲檢查可見強回聲伴聲影,MRI顯示低信號灶。無需特殊治療,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超聲監測變化。

2、癌變鑒別:惡性肉瘤鈣化多呈云霧狀或細沙樣分布,常伴隨短期內肌瘤迅速增大、異常陰道出血。診斷需結合增強CT顯示不均勻強化,或病理活檢發現核分裂象增多等惡性證據。
3、影像學特征:良性鈣化在X線平片呈致密斑塊狀,邊界清晰;CT掃描顯示爆米花樣鈣化灶。與子宮內膜癌的微鈣化點或卵巢癌的蛋殼樣鈣化存在顯著形態差異。
4、高危因素:長期未治療的巨大肌瘤直徑>5cm或絕經后新發肌瘤出現鈣化時需提高警惕。建議檢測腫瘤標志物CA125、HE4,必要時行診斷性刮宮排除內膜病變。
5、處理原則:無癥狀鈣化肌瘤可觀察隨訪,若合并月經量多、壓迫癥狀可選擇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動脈栓塞術。腹腔鏡手術中可見鈣化灶質地堅硬,需使用特殊器械粉碎。

日常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代謝,避免長期服用含鈣制劑。規律進行快走、瑜伽等有氧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每年婦科檢查聯合超聲監測肌瘤動態。出現異常腹痛或經期改變時需及時就診,絕經后女性應持續隨訪至肌瘤萎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