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學上無法完全預防雙胎輸血綜合征的發生,但通過規范的產前監測可以早期發現并干預。
一、雙胎輸血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該病源于單絨毛膜雙羊膜囊雙胎共用的胎盤血管存在異常吻合,導致兩個胎兒間血流不平衡。約15%的單絨毛膜雙胎妊娠會發生此癥,孕16-26周為高發期。胎盤血管吻合可分為動脈-動脈、靜脈-靜脈、動脈-靜脈三種類型,其中動脈-靜脈吻合最易引發嚴重血流動力學紊亂。
二、產前監測的關鍵措施:
確診單絨毛膜雙胎后應從孕16周起每兩周進行超聲監測,重點觀察胎兒膀胱充盈度、羊水深度及臍動脈血流頻譜。三維超聲聯合多普勒可精準評估胎盤血管吻合情況。對于Quinter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可采用羊水減量術調整羊膜腔壓力;Ⅲ期以上需考慮胎兒鏡激光凝固術阻斷血管吻合支,手術最佳時機為孕16-20周。
三、高危妊娠的管理策略:
有雙胎輸血綜合征病史的孕婦再次妊娠時,應在孕早期進行絨毛膜性鑒定。孕中期每日監測胎動變化,配合每周胎兒生物物理評分。營養方面需保證每日額外攝入300千卡熱量及1.5g/kg蛋白質,補充鐵劑預防貧血。出現兩胎兒體重差異超過20%、羊水不對稱等情況時需立即轉診至胎兒醫學中心。
建議單絨毛膜雙胎孕婦保持左側臥位休息,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ml。孕20周后限制劇烈運動,避免長時間站立。定期進行胎心監護聯合超聲血流監測,建立詳細的胎兒生長曲線圖表。若出現突發宮縮或胎動異常,需立即就醫評估。產后需對新生兒進行血紅蛋白檢測及心臟超聲檢查,關注遲發性貧血或心肌肥厚等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