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磨牙可能由出牙期牙齦不適、情緒緊張、胃腸功能紊亂、耳部感染、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磨牙在醫學上稱為磨牙癥,多發生在睡眠中,長期頻繁磨牙可能影響牙齒發育。

1、出牙期牙齦不適
嬰兒乳牙萌出時牙齦腫脹發癢,可能通過磨牙緩解不適。此時可提供牙膠或冷藏的磨牙棒幫助按摩牙齦,無須特殊治療。多數嬰兒在牙齒完全萌出后磨牙行為會自然消失,家長注意觀察口腔是否有紅腫破潰。
2、情緒緊張
環境變化或過度興奮可能引發應激性磨牙。白天受到驚嚇、睡前玩耍過度等情況會導致咀嚼肌不自主收縮。家長需保持養育環境穩定,建立規律作息,睡前進行撫觸等放松活動。若伴隨哭鬧不安可咨詢兒童心理行為門診。
3、胃腸功能紊亂
消化不良或腸道寄生蟲可能通過神經反射引發磨牙。表現為夜間磨牙伴隨腹脹、食欲下降,糞便檢查可確認是否存在寄生蟲感染。調整喂養方式如少量多餐,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益生菌制劑。

4、耳部感染
中耳炎患兒可能因耳部疼痛出現磨牙現象。特征為突發磨牙伴隨抓耳、發熱,耳鏡檢查可見鼓膜充血。需及時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等抗生素治療原發感染,耳痛緩解后磨牙癥狀多能改善。
5、神經系統發育異常
罕見情況下磨牙可能與腦損傷或遺傳代謝病相關。若伴隨運動發育遲緩、異常哭鬧等表現,需進行腦電圖或基因檢測。此類情況需兒科神經專科評估,必要時采用巴氯芬等肌肉松弛劑控制癥狀。

家長應記錄磨牙發生頻率和伴隨癥狀,避免自行使用護齒器具。保證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攝入,如母乳喂養母親需補充足夠乳制品。白天適當增加趴臥時間鍛煉口腔肌肉協調性,定期進行兒童口腔檢查。若磨牙導致牙齒明顯磨損或影響睡眠,需兒童口腔科聯合多學科診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