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濕疹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紅斑、丘疹、水皰和鱗屑,伴隨劇烈瘙癢。癥狀發展通常經歷三個階段:早期以局部紅斑和細小丘疹為主;進展期出現密集水皰、滲出和結痂;慢性期皮膚增厚、苔蘚樣變和色素沉著。

早期階段常見皮膚輕度發紅和瘙癢,搔抓后可能出現細小鱗屑。這類表現多與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有關,日常需避免過度清潔,使用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
進展期癥狀包括成片紅色丘疹、透明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面并滲出黃色液體。此時多與免疫異常反應相關,可能伴隨繼發感染。局部冷敷可緩解灼熱感,醫生可能開具糖皮質激素軟膏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控制炎癥。

慢性期典型表現為皮膚粗糙增厚、皮紋加深,形成苔蘚樣斑塊。長期搔抓會導致色素沉著或減退。這種情況往往與Th2細胞過度活化有關,紫外線療法或口服抗組胺藥可能被納入治療方案。
特殊部位癥狀存在差異:手部濕疹常見皸裂和疼痛,眼周濕疹以水腫性紅斑為主,乳房濕疹多呈現邊界清楚的斑片。嬰幼兒濕疹好發于面部和四肢伸側,成人則以屈側和手足多見。

出現持續滲出、膿皰或發熱提示合并感染,需及時就醫。慢性濕疹患者建議進行過敏原檢測,常見誘發因素包括塵螨、鎳金屬和特定食物蛋白。保持環境濕度40%-60%,選擇純棉衣物有助于減少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