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后面的肉腫了可能與智齒冠周炎、牙齦炎、根尖周炎、牙周膿腫、外傷等因素有關。牙齦腫脹通常伴隨疼痛、發紅、出血等癥狀,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智齒冠周炎
智齒萌出過程中可能因空間不足導致牙齦瓣覆蓋形成盲袋,食物殘渣滯留引發感染。表現為患處牙齦紅腫、咀嚼疼痛,嚴重時可放射至耳顳部。需通過局部沖洗上藥控制炎癥,必要時拔除阻生智齒。常用藥物包括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復方氯己定含漱液。
2、牙齦炎
牙菌斑長期堆積刺激牙齦組織,引發非特異性炎癥反應。常見牙齦邊緣紅腫、刷牙出血,可能伴有口臭。治療以超聲潔治清除菌斑為主,配合使用西吡氯銨含片、碘甘油等局部藥物。日常需加強巴氏刷牙法清潔。
3、根尖周炎
齲齒或牙外傷導致牙髓壞死,感染擴散至根尖周組織。典型表現為咬合痛、患牙浮起感,對應牙齦處可見半球形隆起。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急性期可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頭孢克洛分散片緩解癥狀。

4、牙周膿腫
深牙周袋內化膿性感染可形成局限性腫脹,觸診有波動感并伴隨膿液滲出。治療需切開引流聯合牙周基礎治療,全身應用鹽酸米諾環素膠囊等藥物。反復發作者需評估是否需牙周手術治療。
5、外傷刺激
硬物戳傷、燙傷或矯治器摩擦等物理損傷可導致局部牙齦充血水腫。表現為界限清楚的局限性腫脹,通常有明確外傷史。需去除刺激因素后使用康復新液含漱,一般1-2周可自行消退。

牙齦腫脹期間應選擇溫涼軟食,避免過硬、過燙食物刺激患處。每日使用軟毛牙刷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清理鄰面間隙。含漱生理鹽水有助于減輕炎癥,但需避免用力漱口導致二次損傷。若腫脹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發熱、張口受限等癥狀,須及時就診口腔科排查頜骨骨髓炎等嚴重并發癥。長期吸煙、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擴散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