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積液可通過呼吸內科、胸外科、腫瘤科、感染科、心血管內科等科室治療。胸腔積液通常由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惡性腫瘤、結核性胸膜炎、低蛋白血癥等原因引起。

1、呼吸內科:
呼吸內科是處理胸腔積液的首選科室,尤其適用于感染性或炎癥性積液。肺部感染如肺炎旁胸腔積液、結核性胸膜炎是常見病因,患者多伴有咳嗽、發熱、胸痛等癥狀。治療以抗感染為主,結核性積液需規范使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結核藥物。
2、胸外科:
胸外科主要處理頑固性、復雜性或需手術干預的積液。惡性腫瘤引起的惡性胸腔積液可能需胸腔鏡下胸膜固定術,創傷性血胸常需緊急開胸止血。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咯血等癥狀,術后需配合胸腔閉式引流護理。

3、腫瘤科:
腫瘤科針對惡性腫瘤轉移導致的胸腔積液。肺癌、乳腺癌胸膜轉移是常見原因,多伴隨消瘦、杵狀指等癥狀。除全身化療外,可局部灌注順鉑、貝伐珠單抗等藥物,或進行胸膜腔熱灌注治療控制積液增長。
4、感染科:
感染科專攻特殊病原體引發的胸腔積液。結核分枝桿菌、寄生蟲感染需病原學確診,患者常有盜汗、午后低熱等表現。治療需足療程使用病原體敏感藥物,結核性胸膜炎需聯合糖皮質激素減輕胸膜粘連。
5、心血管內科:
心血管內科處理心源性胸腔積液。心力衰竭、心包疾病導致靜脈回流受阻時,雙側胸腔可能出現漏出液,伴下肢水腫、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強心利尿是主要手段,常用呋塞米、螺內酯、地高辛等藥物改善心功能。

胸腔積液患者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3克以內,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白。急性期以臥床為主,恢復期可進行呼吸操鍛煉。監測每日尿量及體重變化,記錄積液引流性狀與量,出現胸悶加重或發熱需及時復診。不同病因的胸腔積液預后差異較大,感染性積液經規范治療多可痊愈,而惡性積液需長期隨訪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