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感冒可能由病毒感染、環境溫度變化、免疫力低下、接觸傳染源、鼻腔發育未完善等原因引起,癥狀表現為鼻塞、打噴嚏、咳嗽、低熱、拒奶等。

1、鼻塞癥狀:
新生兒鼻腔狹窄且黏膜脆弱,感冒時易出現鼻塞。表現為呼吸時發出呼嚕聲,哺乳時因呼吸困難出現哭鬧。可用生理鹽水滴鼻軟化分泌物,哺乳前15分鐘使用吸鼻器清理鼻腔,保持室內濕度在50%-60%緩解癥狀。
2、呼吸道異常:
病毒侵襲上呼吸道常引發咳嗽、打噴嚏。咳嗽多為陣發性單聲咳,打噴嚏頻率高于日常。需將嬰兒豎抱拍背促進痰液排出,避免包裹過厚影響呼吸,每日開窗通風2-3次降低病毒濃度。

3、體溫波動: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感冒可能出現37.5-38℃低熱。采用腋下電子體溫計每日監測3次,體溫超過38℃需就醫。物理降溫可選用溫水擦浴頸部、腹股溝,禁用酒精擦拭。
4、進食障礙:
鼻塞和咽部不適導致吮吸困難,表現為拒奶或進食量減少。采取少量多次喂養方式,選擇流量較小的奶嘴。母乳喂養者可先擠出部分乳汁軟化乳暈,喂養時保持45度角體位。
5、睡眠紊亂:
呼吸道癥狀影響睡眠節律,出現頻繁驚醒、哭鬧。白天增加豎抱時間緩解不適,夜間使用15度斜坡墊抬高頭部。記錄每日睡眠時長,連續3天睡眠不足12小時需兒科就診。

保持室內溫度24-26℃,每日進行3次撫觸促進血液循環。母乳喂養者母親需增加維生素C攝入,人工喂養者按標準比例調配奶粉。觀察精神狀態,出現嗜睡、呼吸急促、持續高熱等嚴重癥狀時立即就醫。新生兒感冒病程一般7-10天,期間避免接觸其他呼吸道感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