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乳糖不耐受可通過調整乳制品攝入方式、選擇替代營養品、補充消化酶制劑、改善腸道菌群、監測營養指標等方式治療。乳糖不耐受通常由乳糖酶缺乏、腸道菌群失衡、孕期激素變化、繼發性乳糖酶缺乏、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調整攝入方式:
選擇低乳糖或零乳糖牛奶,采用少量多次飲用方法,每次不超過200毫升。將牛奶與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如搭配全麥面包或燕麥片,可延緩胃排空速度。嘗試飲用溫熱的牛奶,低溫會加重腸道刺激癥狀。
2、替代營養補充:
選擇強化鈣的豆奶、杏仁奶等植物蛋白飲品,每日保證300-500毫升攝入。增加奶酪、酸奶等發酵乳制品攝入,發酵過程分解了部分乳糖。通過膳食補充鈣質,如每日食用200克北豆腐或50克芝麻醬。

3、酶制劑干預: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乳糖酶補充劑,如Lactaid、DigestiveAdvantage等品牌產品。選擇含有β-半乳糖苷酶的消化酶復合制劑,在飲用乳制品前15分鐘服用。注意觀察服用后是否出現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
4、腸道菌群調節:
補充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益生菌制劑,如培菲康、整腸生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每日保證25克以上,促進有益菌群增殖。避免濫用抗生素,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益生菌進行預防性干預。
5、營養監測管理:
定期檢測血清鈣、維生素D水平,預防妊娠期骨量流失。通過膳食記錄評估每日鈣攝入量,孕期推薦量為1000-1300毫克。出現持續腹瀉時需監測電解質平衡,必要時進行靜脈營養支持。

孕期乳糖不耐受需建立個體化營養方案,建議每日進行30分鐘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消化功能。烹飪時可多用蝦皮、海帶等高鈣食材,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影響鈣吸收。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減輕腹腔壓力,餐后適當活動預防胃腸脹氣。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癥狀時需及時就醫,由產科醫生與營養師共同制定干預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