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痤瘡主要通過清熱祛濕、活血化瘀、調理臟腑功能等方法,常用方式包括中藥內服、外敷、針灸及拔罐等。痤瘡在中醫理論中多與肺熱、脾胃濕熱、血瘀等因素相關,需根據個體體質辨證施治。

1、中藥內服
根據辨證分型選用方劑,肺經風熱型常用枇杷清肺飲,脾胃濕熱型可選黃連解毒湯,痰瘀互結型可服用桃紅四物湯。中藥成分如黃芩、連翹、丹參等具有抗炎、調節皮脂分泌作用,需由中醫師根據舌脈象調整配伍。
2、中藥外敷
外用三黃洗劑或顛倒散局部濕敷,含黃連、黃柏等成分可抑制痤瘡丙酸桿菌。面膜類制劑如白芷、白芨粉調敷有助于收斂膿皰,炎癥期可用金銀花露冷噴緩解紅腫。
3、針灸療法
選取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疏通陽明經氣,耳穴貼壓肺、內分泌等反射區調節激素水平。火針點刺膿皰可促進排泄,但需專業操作避免感染。

4、拔罐放血
背部膀胱經走罐可改善微循環,刺絡拔罐適用于結節囊腫型痤瘡,通過局部淤血排出促進炎癥消退。操作需嚴格消毒,凝血功能障礙者禁用。
5、飲食調理
避免辛辣油膩食物,推薦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濕食材,配合菊花、決明子代茶飲清熱。長期便秘者可加用火麻仁潤腸通便,減少毒素蓄積。

中醫治療痤瘡強調個體化方案,需持續調理1-3個月觀察療效。治療期間需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擠壓皮損,規律作息以減少雄激素波動。重度痤瘡或伴瘢痕形成建議結合西醫治療,外用藥膏如維A酸類可與中藥協同使用。日常注意防曬以防色素沉著,經期前痤瘡加重者可配合疏肝理氣調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