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可通過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緩解,手術適用于反復發作、保守治療無效、合并肛瘺或肛門狹窄等情況。肛裂通常由便秘、腹瀉、分娩創傷、肛門括約肌痙攣、慢性炎癥等因素引起。

1、反復發作:
慢性肛裂反復發作超過6周,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考慮手術。這類患者肛門皮膚潰瘍面形成纖維化瘢痕,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愈合困難。手術方式包括肛裂切除術、肛門內括約肌側切術,通過解除痙攣改善血供。
2、保守無效:
規范使用硝酸甘油軟膏、地爾硫卓軟膏等藥物3個月仍無改善,疼痛影響日常生活需手術干預。這類患者常伴隨肛門靜息壓異常升高,手術可切斷部分內括約肌纖維降低壓力。

3、合并肛瘺:
肛裂繼發感染形成肛瘺時需手術根治。膿腫破潰后形成的瘺管會持續分泌膿液,單純藥物治療難以閉合。手術需同時處理肛裂創面和瘺管,常用掛線療法或瘺管切除術。
4、肛門狹窄:
長期肛裂導致肛門瘢痕性狹窄,排便直徑小于1.5厘米時需手術擴張。這類患者排便時出現劇烈疼痛伴出血,肛門指檢難以通過小指。手術采用肛門成形術恢復肛管彈性。
5、急性重度:
突發全層肛裂伴劇烈疼痛、大量出血需急診手術。多見于產后或外傷導致的肛門黏膜全層撕裂,保守治療可能繼發感染。手術需清創縫合配合肛門減壓。

術后需保持高纖維飲食如燕麥、火龍果,避免久坐久站,每日進行提肛運動促進恢復。出現發熱、持續出血需及時復診,術后2周起用溫水坐浴每日2次,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保護創面。預防復發需調節排便習慣,單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