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膀胱脫垂可能導致尿失禁、排尿困難、反復尿路感染、性生活質量下降及局部組織損傷。膀胱脫垂通常與盆底肌松弛、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高等因素有關,需根據脫垂程度選擇盆底康復訓練、子宮托或手術治療。

1、尿失禁
膀胱脫垂會改變尿道角度,導致腹壓增加時尿液不自主漏出,表現為壓力性尿失禁。輕度可通過凱格爾運動改善,中重度需結合電刺激治療或尿道中段懸吊術。長期尿失禁可能引發會陰皮膚濕疹或潰瘍。
2、排尿困難
脫垂膀胱可能壓迫尿道形成折曲,造成尿流變細、排尿中斷甚至尿潴留。嚴重者需手法還納膀胱后排尿,易繼發膀胱結石。生物反饋治療和間歇性導尿可緩解癥狀,頑固性病例需行膀胱頸懸吊術。
3、反復尿路感染
膀胱殘余尿增多和尿道口外翻易滋生細菌,引發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急性期可用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但需同時處理脫垂根本問題。長期感染可能上行導致腎盂腎炎。

4、性生活質量下降
脫垂組織可能引起性交疼痛或陰道松弛感,部分患者出現性欲減退。盆底肌強化訓練和激光治療可改善陰道緊致度,嚴重陰道膨出需行陰道前后壁修補術。
5、局部組織損傷
長期暴露的膀胱黏膜可能糜爛出血,脫垂組織與衣物摩擦易形成潰瘍。日常需保持會陰清潔干燥,使用子宮托者需定期取出消毒。合并組織壞死者需手術切除修補。

產后應避免提重物、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行為,堅持每天做盆底肌收縮訓練。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復,多飲水稀釋尿液預防感染。出現排尿異常或下墜感應及時就診,重度脫垂建議在產后半年內完成手術治療以獲得最佳恢復效果。哺乳期治療需告知醫生用藥情況,部分檢查如MRI需暫停母乳喂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