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產多見于存在黃體功能不足、胚胎染色體異常、子宮結構異常、內分泌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孕婦。主要高危因素包括高齡妊娠、多胎妊娠、既往流產史、慢性疾病未控制及孕期接觸有害物質等。

1、黃體功能不足
孕早期黃體分泌孕酮不足會導致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這類孕婦可能出現陰道少量出血伴下腹隱痛,需通過血清孕酮檢測確診。臨床常用黃體酮膠囊、地屈孕酮片等藥物進行黃體支持,同時建議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2、胚胎染色體異常
約半數早期流產與胚胎非整倍體變異相關,常見于35歲以上孕婦。通常表現為突發性陰道出血而無明顯誘因,超聲檢查可能顯示胚胎發育滯后。這種情況屬于自然淘汰過程,醫學干預效果有限,需進行遺傳咨詢。
3、子宮結構異常
子宮畸形如縱隔子宮、雙角子宮等會限制胚胎生長空間,子宮肌瘤或宮腔粘連也可能影響胎盤著床。患者孕前多有月經異常史,孕期需加強超聲監測,嚴重者需考慮宮頸環扎術等手術治療。

4、內分泌疾病
未控制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會破壞妊娠微環境。這類孕婦常合并體重異常或皮膚色素沉著,需在孕早期調整左甲狀腺素鈉片、胰島素等藥物劑量,維持TSH水平在2.5mU/L以下。
5、感染因素
弓形蟲、風疹病毒等TORCH感染可能引發絨毛膜羊膜炎。患者多伴有發熱或異常陰道分泌物,實驗室檢查可見C反應蛋白升高。需根據病原體選擇阿奇霉素、更昔洛韋等抗感染治療,嚴重感染可能導致難免流產。

有先兆流產風險的孕婦應保持每日8小時睡眠并避免提重物,飲食上增加深色蔬菜和優質蛋白攝入,如菠菜、雞蛋等富含葉酸和鐵的食物。建議每2-3天進行30分鐘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仰臥起坐等腹部加壓動作。所有用藥需嚴格遵循產科醫師指導,出現持續腹痛或出血量增多需立即急診就診。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每日更換棉質內褲,使用pH值5.5的溫和洗液清洗外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