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通常由脂肪細胞異常增生引起,屬于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發病機制主要與遺傳因素、代謝異常、局部創傷刺激等因素相關,極少惡變風險。

遺傳因素是脂肪瘤形成的重要誘因。約三分之一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可能與染色體12q13-15區域的基因突變有關。這類患者往往在青年時期就出現多發性脂肪瘤,常見于四肢和軀干。
代謝異常也可能促進脂肪瘤生長。高脂飲食、肥胖或酒精攝入過量可能導致脂肪代謝紊亂,促使脂肪細胞在局部異常堆積。這類患者常伴隨血脂異常,瘤體多生長在肩背、腹部等脂肪豐富區域。

局部創傷刺激被認為是觸發因素。反復摩擦、撞擊或手術疤痕區域可能誘發脂肪組織增生反應,形成孤立性脂肪瘤。典型表現為皮下無痛性包塊,質地柔軟且活動度好。
激素水平變化對脂肪瘤生長有調節作用。部分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或更年期出現脂肪瘤增大現象,可能與雌激素水平波動相關。這類瘤體生長速度較慢,直徑通常不超過5厘米。
少數情況下脂肪瘤可能與某些綜合征相關。馬德隆病良性對稱性脂肪瘤病患者會出現頸部、腋窩多發性脂肪堆積,常合并糖尿病或肝功能異常。這類情況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惡性病變。

脂肪瘤一般無需特殊治療,直徑超過5厘米或影響功能時可考慮手術切除。日常應控制體重、避免高脂飲食,定期觀察瘤體變化情況。若出現突然增大、疼痛或質地變硬,需及時就醫排除脂肪肉瘤等惡性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