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產存在一定風險,需在醫生嚴格指導下進行。
1、常見風險:
藥物流產可能導致不完全流產,胚胎組織殘留可能引發宮腔感染或大出血。部分患者服藥后出現劇烈腹痛、持續陰道流血超過兩周,需警惕子宮收縮不良或絨毛殘留。藥物過敏反應雖罕見,但可能表現為皮疹、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藥物流產成功率約90%-95%,存在5%-10%需手術清宮的概率。
2、禁忌人群:
異位妊娠患者絕對禁止藥物流產,可能引發輸卵管破裂導致腹腔大出血。患有嚴重貧血、哮喘、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者需謹慎選擇。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藥物流產可能加重出血風險。孕囊直徑超過2.5厘米或停經超過49天者,藥物流產失敗率顯著升高。
藥物流產后需臥床觀察6小時,兩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建議每日監測體溫和出血量,出現發熱或出血量超過月經量兩倍需立即就醫。流產后應補充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配合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適當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心理疏導同樣重要,可通過冥想、音樂療法緩解焦慮情緒,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