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積血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體位調整、冷敷壓迫、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前房積血通常由外傷、眼部手術、血管異常、凝血功能障礙、眼部炎癥等原因引起。

1、藥物治療:
前房積血常用藥物包括氨甲環酸、酚磺乙胺等止血藥,以及阿托品等散瞳藥。氨甲環酸通過抑制纖溶酶原激活減少出血,酚磺乙胺能增強血小板功能。散瞳藥可防止虹膜后粘連,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合并炎癥時可能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
2、手術治療:
當積血量大或持續不吸收時需手術干預,常見方式包括前房穿刺沖洗術和玻璃體切割術。前房穿刺適用于單純積血,通過微小切口沖洗血凝塊。玻璃體切割術用于合并玻璃體積血者,需在手術顯微鏡下精細操作。手術時機根據眼壓和角膜血染情況決定。
3、體位調整:

采取半臥位休息有助于血液下沉,避免血細胞沉積在角膜內皮。睡眠時抬高床頭30度,日常避免低頭彎腰動作。體位管理需持續至積血完全吸收,通常配合眼部包扎減少眼球運動。
4、冷敷壓迫:
外傷初期可采用冰袋冷敷眼瞼,每次15分鐘間隔2小時。冷敷能促進血管收縮減少出血,但需避免直接接觸角膜。包扎時使用適度壓力繃帶,過緊可能影響眼瞼靜脈回流。
5、定期復查:
每周需進行裂隙燈檢查觀察積血吸收情況,監測眼壓變化。復查項目包括視力檢測、前房深度評估和眼底檢查。出現眼壓升高或角膜血染跡象時需調整治療方案。

前房積血恢復期應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深色蔬菜促進血管修復。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防止因血壓波動導致再出血。外出佩戴防護眼鏡,睡眠使用眼罩保護。嚴格遵醫囑用藥,禁止自行使用抗凝藥物。若出現突發眼痛、視力驟降需立即急診處理。長期隨訪中需關注繼發性青光眼等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