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流產后需重點關注出血管理、感染預防和身體恢復。主要注意事項包括觀察出血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劇烈運動、合理飲食及定期復查。

出血觀察是藥物流產后的首要事項。陰道出血通常持續1-3周,出血量應逐漸減少。若出血量超過平時月經量兩倍,或持續大量出血超過3小時,可能提示不全流產,需立即就醫。血塊排出屬于正常現象,但組織殘留可能伴隨腹痛加劇和發熱。

感染預防需要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1-2次,避免盆浴和游泳。術后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防止病原體上行感染。出現異常分泌物、異味或持續下腹疼痛可能提示盆腔感染,需進行婦科檢查。抗生素如頭孢克肟、甲硝唑可用于預防感染,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身體恢復期應臥床休息2-3天,兩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加強營養攝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鐵質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和菠菜。紅糖姜茶可幫助子宮收縮,但不宜過量飲用。心理疏導同樣重要,情緒波動較大時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

避孕措施需在流產后立即落實,推薦使用短效避孕藥如屈螺酮炔雌醇片,既能避孕又能調節內分泌。下次月經通常會在4-6周后恢復,若超過8周未恢復需檢查子宮內膜情況。超聲復查建議在流產后2周進行,確認宮腔無殘留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