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不均勻可能影響胚胎著床,需通過超聲復查、激素調節、宮腔鏡評估等方式干預。常見原因包括內分泌紊亂、慢性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宮腔粘連及黃體功能不足。

1、內分泌紊亂:
多囊卵巢綜合征或甲狀腺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增生不規則。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量異常,可通過口服短效避孕藥如優思明、地屈孕酮等藥物調節激素水平,配合基礎體溫監測評估排卵功能。
2、慢性子宮內膜炎:
生殖道反復感染可能引發內膜炎癥反應,與支原體感染或細菌性陰道病有關,常伴隨同房出血、腰骶酸痛。需進行子宮內膜活檢確診,治療選用多西環素、甲硝唑聯合益生菌調節菌群。

3、子宮內膜息肉:
雌激素過度刺激形成的贅生物可能占據宮腔空間,直徑>1cm的息肉可能阻礙胚胎植入。典型癥狀為經間期出血,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可改善妊娠環境,術后建議使用3個月天然孕酮預防復發。
4、宮腔粘連:
人工流產等宮腔操作史可能導致內膜基底層損傷,形成纖維粘連帶。患者常見月經量銳減、周期延長,需通過宮腔鏡粘連分離術治療,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或球囊支架防止再粘連。
5、黃體功能不足:
排卵后孕酮分泌不足會影響內膜轉化,超聲顯示內膜回聲不均。建議黃體期補充黃體酮膠囊或地屈孕酮,同時增加黑豆、石榴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攝入。

備孕女性發現內膜不均勻時,建議月經周期第5-7天復查陰道超聲明確類型。日常避免熬夜及生冷飲食,每周3次30分鐘快走或游泳促進盆腔血液循環。計劃妊娠前3個月開始補充活性葉酸和維生素E,合并胰島素抵抗者需控制精制碳水攝入量。反復超聲異常或兩次以上流產史需進行宮腔灌注、內膜搔刮等專業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