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可能由腸粘連、腹股溝疝、腸扭轉、腸道腫瘤、糞石堵塞等原因引起。
1、腸粘連:腹腔手術后或炎癥導致的纖維組織增生,使腸管相互黏連成角。患者表現為陣發性腹痛、腹脹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治療需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必要時行腸粘連松解術。

2、腹股溝疝:腹壁薄弱處腸管嵌頓形成機械性梗阻。典型癥狀包括腹股溝區包塊無法回納、劇烈絞痛伴嘔吐。需急診行疝囊高位結扎術,使用布洛芬緩解疼痛,避免發展為腸壞死。
3、腸扭轉:乙狀結腸或盲腸沿系膜軸旋轉造成血運障礙。突發持續性腹痛伴不對稱腹脹,X線可見"咖啡豆征"。早期可通過腸鏡復位,晚期需腸切除吻合術,術后補充雙歧桿菌調節菌群。
4、腸道腫瘤:結直腸癌占機械性梗阻的20%,腫瘤生長阻塞腸腔。伴隨體重下降、便血及貧血癥狀。確診后行腫瘤根治術,配合奧沙利鉑化療,日常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5、糞石堵塞:老年人便秘或異物形成腸腔阻塞。左下腹可觸及條索狀包塊,灌腸見"糞石陰影"。采用液體石蠟口服軟化糞便,溫鹽水灌腸促進排出,長期服用乳果糖預防復發。

預防腸梗阻需保持規律排便習慣,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如燕麥、芹菜,每周進行150分鐘有氧運動快走、游泳。術后患者應避免暴飲暴食,餐后2小時內禁止平臥,發現持續腹痛嘔吐應及時就醫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