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癥可通過產前篩查、Rh免疫球蛋白注射、孕期監測等方式預防。該疾病主要由母嬰血型不合引起,常見于母親Rh陰性而胎兒Rh陽性的情況。

產前篩查是預防新生兒溶血癥的首要措施。孕婦在孕早期需進行血型鑒定和抗體篩查,Rh陰性孕婦需特別關注抗D抗體水平。通過血清學檢測可早期發現母嬰血型不合風險,為后續干預提供依據。
Rh免疫球蛋白注射能有效阻斷母體致敏。未致敏的Rh陰性孕婦在妊娠28周和分娩后72小時內需接受注射,流產或羊膜穿刺術后也應補充注射。該制劑能清除胎兒紅細胞,防止母體產生抗D抗體。

孕期監測對高風險孕婦尤為重要。定期進行抗體效價檢測和胎兒超聲檢查,中晚期可通過臍帶穿刺評估胎兒貧血程度。發現嚴重溶血時,胎兒宮內輸血可改善預后。
新生兒出生后需密切觀察黃疸情況。出現病理性黃疸時,藍光治療能有效降低膽紅素水平,嚴重貧血患兒可能需換血治療。母乳喂養可促進膽紅素排泄,但黃疸嚴重時應暫停哺乳。

極少數情況下,孕前選擇血型相容的供精者或供卵者可從根本上避免血型不合。既往有嚴重溶血病史的夫婦,建議接受遺傳咨詢后再計劃妊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