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嗆到通常由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可通過海姆立克急救法、自主咳嗽、拍背等方式處理。嗆咳多因進食過快、吞咽功能異常、食物形態不當等因素導致。
食物誤入氣管時,人體會通過劇烈咳嗽嘗試排出異物。嗆咳初期表現為突發性嗆咳、呼吸急促,嚴重時可出現面色青紫、無法發聲等窒息表現。嬰幼兒及老年人因吞咽協調功能較弱,更易發生嗆咳意外。
處理嗆咳首選鼓勵患者自主咳嗽,咳嗽是清除氣道異物的有效生理反射。對于意識清醒的成人,可采取身體前傾姿勢,用力咳嗽排出異物。若咳嗽無效但呼吸尚存,可采用五次背部拍擊法:施救者站于患者側后方,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間快速有力拍擊。
當患者出現窒息征象時需立即施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對站立者,施救者從背后環抱其上腹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臍上方,另一手包住拳頭快速向上沖擊。對于孕婦或肥胖者,沖擊部位改為胸骨下半段。嬰幼兒則采用拍背聯合胸部按壓法,將患兒俯臥于前臂,頭部低于軀干,先拍擊背部再翻轉按壓胸部。
預防嗆咳應注意細嚼慢咽,避免進食時說話或大笑。粘性食物如果凍、湯圓,以及堅果類食品需特別注意。腦血管疾病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等吞咽功能障礙人群,建議將食物加工為糊狀或泥狀。反復發生嗆咳者需排查神經系統疾病或食管結構異常。
若異物無法排出或出現持續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氣管異物滯留超過24小時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需通過支氣管鏡取出。對于反復發生嗆咳的老年人,建議進行吞咽功能評估和康復訓練。







